1)第一百七十三章肖言的愤怒_大响马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月十五拾新棉,随着秋日的脚步到来,整个鲁西南沙土地上种植的棉花开的白花花一片片格外耀眼,各家各户的百姓全家齐上阵争抢着用最短的时间将开出来的棉花捡拾一空。

  勤劳的农户们看着白花花的棉花,菜色的瘦脸露出难得的笑意,其实每家每户种植的棉花并不多,也就是一两亩地,大量的棉铃虫还有各种虫害是棉花种植的最大敌人。

  在农业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历史时期,一家农户如果同一季节种植的作物少于六七种,是很难保证收成稳定的,千年来的轮作套中让肥力透支的土地勉强有了一丝维持。

  最近棉花价格上涨不少让这些农户都觉得今年可以宽松一些了,往年本地的棉花都是由商人低价收购一空后,通过大运河一路南下运输到苏南、上海一带,那里有大量的纺织厂需求量很大。

  华北平原上的棉花品质很好,即便无法跟埃及、中亚这些沙漠气候地区种植的棉花比较,但终究是难得的上品,听说今年不远处的济宁城外就有一家新开的棉纺织厂大量收购棉花。

  虽然工厂还没有正式开工,不过光是看看从苏南流传过来的机器织布就知道,人家机器织出来的棉布结实耐用不说,连价格都比土布便宜许多,只是不少老人心中忧虑家中辛苦织出来的土布不好卖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聪明些的老人已经准备让家中子弟将附近荒芜的沙土地开出来多种植一部分种植棉花,虽然收成比不上良田种植的棉花好,不过沙土地除了西瓜别的啥都长不好,总比土地荒着要好得多。

  距离城市远一些的百姓只会老老实实多种一些棉花,距离济宁城不远处的百姓在数百年来商业繁盛的熏陶下,已经开始有不少年轻小伙和姑娘进城看看有没有工可做。

  运河边新落成的纱厂占地足足三百多亩大小,一车车新棉包成一百多斤一个大包被不断的运输到厂内,看着巨大的棉花垛成巨大的一块白花花的格外喜人,工人们一个个面带喜色,可是肖言脸上却丝毫没有任何喜色。

  没错,这个将要开工的巨大棉纺织厂就是他主持建立的,从刘来喜给他们送来不少武刚拿出来的票据和书信后,肖言、曾溥就立刻行动起来,先从上海法租界银行多次中转取得不少法郎、英镑等货币。

  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乱居然丝毫没有影响到洋商和中国人之间的贸易,就好像南方与北方不是一个国家一样,东南互保的各省就那么冷眼旁观的看着北方的杀戮不断进行。

  虽然心中很悲愤,这种神奇的环境却也方便了他们在上海买到不少机器,正好曾溥作为第三批留美幼童留学美国时有一个同学石锦堂的家就在济宁州。

  虽然石锦堂早在美国时就已经意外病逝,不过其弟石锦潘却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