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6章 亿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蔡京对于《汴梁日报》上刊行关于“官交子”的文章并不感到意外。

  出于自身利益,他甚至很乐见明远与吕惠卿起冲突。

  在这件事上,蔡京认为的确是吕惠卿做事不厚道。但明远只是一介白身,却敢于与吕惠卿叫板,甚至有些完全不顾后果的样子——简直莽得可爱。

  这天早晨在“洗面汤”的小铺子里,蔡京也顾不上等着听“读报先生”讲报纸了,随手丢出一把铜钱,托那铺子里的伙计去买来一份《汴梁日报》,自己一目十行地将报上的头条扫了,随即便以“坐山观虎斗”的心态,细细读报上刊载的文章。

  今日的头条文章标题乃是:《三问“交子”》。

  一问备付金,此次公开发行的官交子只有三分之一的数额是由铜钱作为备付金的。

  蔡京一路读下去,发现这篇文章竟自问自答了,解释了“备付金”是用于支付临时兑换需求的铜钱,毕竟不可能全汴京和京东京西一路的所有人同时都要将交子兑付成为铜钱,官府单独封存的一百万贯铜钱备付金,是绝对够用的。

  一问“界”,因何以三年为期,三年发行一界,到期回收,换发新一界的交子。

  这篇文章也代官府回答了这个在蔡京看来较为浅显的问题

  纸币会有磨损,三年之后,应当很难继续使用了;

  另外,交子的每界一换,也是一种防伪手段。毕竟想要仿制盗印交子的贼人,花了漫长的时间,辛辛苦苦琢磨出了仿制的方法,一转眼,交子换“界”了。

  “哈!”蔡京读到此处一声轻笑,觉得这文章写得浅白易懂,看似是咄咄逼人的“三问”,实则却是一篇优秀的普教文章,让坊间百姓也能明白“交子”背后看似复杂的道理。

  他继续读下去,看到那“第三问”,这一问却是无解的,而且在蔡京看来,这简直是灵魂拷问——

  官府能够承诺,往后无论何时,发行的交子一定能够用来缴纳赋税吗?

  蔡京读完,微笑着将那份《汴梁日报》叠起,收在袖中,施施然起身,离开“洗面汤”铺子,前往市易司。

  他一面穿过汴京热闹的街道,一面在想:远之到底是有些心软,长长的一篇文章,多半都是在为交子说话的。

  这说明明远确实乐见“交子”发行,与这少年郎以前的言行一致。

  自唐末战乱时起,天下便缺钱,因此才会有省陌之说。

  如今大宋农工商业尽皆兴旺,天下货物充沛,万物需要交换买卖,却苦于没钱。

  没有钱就没有贸易。

  须知,那些上好的铜钱总是会被人藏在家里,成色低的,甚至是劣币才会被拿出来在市面流通。

  发行“官交子”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钱荒。

  然而明远那篇《三问“交子”》,最后一问却是公开质疑官府的信用了。

  如果官府发行至百姓手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