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身负天下盛名望 云起河内亦如龙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来投荀贞了。

  荀贞心道:“我与正南虽是一场君臣,可也只是一场君臣罢了,既非同宗同族,又无乡谊之情,远不能与我和志才、公达、君卿、文若、玉郎、叔业诸人的关系相比,今他既得了袁本初相邀,袁本初的起兵地又正是在他的家乡冀州,那么他留下来,不来投我也是情理中事。”

  想到这里,他看了眼邯郸荣、卢广、蒲沪三人,又心道:“便是公宰三人,他们如得袁本初相邀,怕也不会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地来颍川投我。”设身处地地自忖之,“袁本初门第显贵,身是联军盟主,又是在冀州起兵,如我是冀州士人,也不会另投别人,而是如正南一样径投袁本初了。”

  荀贞原本就是个“厚道人”,这些年宦海沉浮,战场厮杀,历经诸事,虽增了许多城府,多了一些“奸诈”,可本质犹存,并未改变,能够替别人着想,毫不小肚鸡肠,故此,审配虽不来投他,他却亦无恼,明知邯郸荣三人可能是“退而求其次”才来投的他,却也不怒。

  他颔首说道:“袁渤海是我联军的盟主,负天下重望,一意匡扶汉室,求贤若渴,正南才清志高,拔群出萃,入到他的帐下,必能得其所用,一展抱负。”

  邯郸荣取出一封信,呈给荀贞,说道:“正南除给我的回信外,还有一封是写给将军的,便是此信了。请将军观之。”

  荀贞接住,揭开封泥,细细观读。

  审配在信里没写太多,只是道了下旧事,叙了下别情,又说联军起兵,闻荀贞欲入驻颍川,祝愿荀贞能兵事顺利,在信末,他提了一句:说他将从袁绍去河内,河内和颍川相顾,两军可成犄角,能遥相呼应,荀贞如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可遣一骑送个信儿至,他必倾力而为。

  荀贞心道:“正南这话的意思是:我如有需要,他会在袁绍那里为我做个说客。”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而今大军一起,诸路分兵,常理推断之:在即将的战事中,荀贞这一路肯定是会需要到别路人马的配合的,袁绍做为盟主,在荀贞需要时,审配就可以为荀贞说话,说动袁绍,或亲遣兵助之,或令酸枣诸军助之。

  荀贞合上信,又心道:“正南不知讨董的结局,故有此一说。他这番好意,我却是用不上了。”

  起兵前,袁绍或许一呼百应,可起兵后,酸枣诸军各拥兵马,皆兵强马壮,都有了不小的实力,对袁绍自也就不会仍如以前那么诚意拥戴了,兼之袁绍又远在河内,鞭长莫及,无法亲自指挥酸枣诸军,他的那个‘盟主’之号说到底不过是虚名罢了,即便真的下令,大约也是调动不了多少酸枣的兵卒的,至於袁术,他们兄弟不和,袁术看不起袁绍,更且还嫉妒他,更是别想着他会遵奉袁绍的命令了,所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