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3章 弥生物语_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华殿,文渊阁(大明也有)。

  数十个木架上面,堆满了各色各样的古书,那是整个国家的藏书。很多都是拥有几百年,乃至千年的古书,甚至还有很多是竹简。

  眼前的这些,还只所有藏书中极小的一部分。

  书籍,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

  历代王朝,都比较重视对书籍的收集,和保护。

  每一个新王朝建立后,都会立刻建立庞大的藏书馆。对于王朝而言,疆土是外情,文化才是底蕴。书籍代表一个王朝的文明,和民族文明。

  还有一些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会专门找一批翰林学士,编修大型百科全。不但要有国家藏书,还要把所有民间藏书,分类汇总。

  比如《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

  哪个皇帝在位的时候,汇总了此类书籍,就会对中华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让文化能够完好的传承后世。

  所以编书,是皇帝最重要的文治功绩。

  不过一些异族皇帝,为了让文化对自己的统治有利,会删减不少不利于他们的藏书,对千百年来的文化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现在我大明已经富强起来,朝廷也有余力编修一套百科全书了。”罗贯中心中想道,“我是不是该建议皇上,编修一套《华夏大典》出来,以流传后世?”

  “这套书籍,要兼容并包,不能删减任何东西。”

  “皇上在那位秦先生的影响下,已经有这样的广阔胸怀了。”

  “所以,现在是编修大典的最好年代。”

  “秦先生对大明的影响,不仅仅是给皇帝提出了几条,能让大明繁荣昌盛的治国之策而已。更重要的是,他让皇上的眼界,胸怀,都变得空前远大和空前开阔起来。”

  “师者,仅仅是教人书本上的学问,是最低级的。”

  “真正的好老师,是改变学生的眼光,胸怀,和品质。”

  “这才叫做为人师表,也是最重要的,很显然那位先生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无形中改变了皇上。”

  “如果不是他改变了皇上,我罗贯中是绝对不会上这样的奏折的。”

  “以前的皇上,放牛娃出生。虽然也很勤奋好学,但没有这样的胸襟。而且没有秦先生,朝廷也没有余力,编修这么一套大典。”

  罗贯中眼前,是书籍的海洋,也是华夏文明的海洋。

  这些古书当中,经史子集,三教九流的都有,还有很多关于番邦异国的记录。

  他重点查阅徐福东渡的那段历史来。

  查到史料上的确记载了,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到倭国的事情。不过每一个的童男童女的姓名根本就没有记录,也不可能有记录。

  后来又查阅了倭国的图志,逐步了解了倭国‘诸国’盘踞的范围,和几个比较着名的姓氏。

  “既然要写‘战国’,那就必须要有很多诸侯势力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