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0【元宵灯会】_梦回大明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品一旦标注为“广州制造”,立即就被客户信赖,价格能够大大提升。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叫法是“杭州风”:俗气、浮夸、卖丑、爱吹牛、爱传谣、中看不中用。

  时人以谚语讽刺:“杭州风,会撮空。好和歹,立一宗。”又云:“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

  明朝中后期的杭州货,大概相当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温州货,属于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以上,绝非地域攻击,纯粹叙述史实。

  宋灵儿问道:“你这花灯卖多少钱?”

  老板伸出三根指头:“三百两!”

  王渊顿时无语:“你怎么不去劫道?”

  老板鄙视道:“买不起就别乱说。我要先去请苏州师傅定下样式,再把广州巧匠请来京城制造,这盏灯至少得耗费半年功夫。不卖三百两,我还不亏本啊?”

  王渊笑道:“你把广州巧匠请来京城,总不可能只做一盏灯吧?其实本钱也没那么贵。”

  老板被当场戳穿,立即嫌弃道:“不买就别挡我做生意。”

  旁边有人认出王渊,提醒老板说:“这可是翰林院的王二郎,你说话注意点,不然把你的摊子掀了!”

  老板愣了愣,随即摆出笑脸,取出两盏小灯递过来:“原来是王二郎,这两盏灯,免费送给二位。”

  “多少钱?”王渊道,“我向来不收人财货。”

  老板也不方便说出成本价,只笑道:“您看着给就成。”

  王渊顺手扔出一锭碎银子,大概能值百来钱吧。

  老板笑着把两盏小灯递过去,王渊拿了灯却不走,而是凑近了看那盏价值五百两的大灯。

  “这是什么?”王渊盯着一颗珠子问。

  老板解释道:“这叫烧珠,也叫琉璃珠。要不说这盏灯值三百两呢,用料考究得很,除了烧珠,还有丝、纱、明角,都是值钱的好料!”

  明代的烧珠,其实就是低温玻璃珠,在宋代被称为“五色烧珠”或“硝子珠”。

  王渊若有所思。

  烧玻璃好像用的是石英矿吧,可惜不知道烧制流程,只能询问明代的烧珠工匠,自己再慢慢摸索加以改进。

  如果整出玻璃,那就先制作眼镜、玻璃杯之类的卖钱,顺便做望远镜让皇帝看看月亮,绝对把朱厚照这逗比搞得睡不着觉。

  突然,观灯百姓们纷纷闪避,却是有人乘轿驾车过来,而且直奔王渊面前的那盏大灯。

  “多少钱?”一个穿着丝绸的奴仆问。

  老板坐地起价:“五百两。”

  “把灯抬走!”那奴仆直接朝后面招手,又有两个奴仆抬来箱子,箱中放着的全是银子。

  王渊眯眼冷笑。

  京郊的贼寇被清缴没几日,京城之内就在买灯斗富了。

  这属于观灯传统,大概从弘治年间开始,由于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社会风气日渐奢靡,斗富现象开始重新出现在神州大地。

  每年南北二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