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9章 双尾蝎制作秸秆棉_水浒种地做豪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害,这玩意儿加热到了九十多度,咕嘟咕嘟的冒着小泡,操作过程中一个不小心碱水溅到皮肤上就能把一整块皮都活活烧烂。

  见他们安全做到这一步孙新也是松口气,叫大家先到一旁去休息,浸泡过程要整整耗上半个时辰。吃了半个时辰的茶后,瓷缸之中的秸秆便已经被烧碱给泡烂,李直和解宝两人一起将秸秆从瓷缸中捞出来,然后又在秸秆中加入配制好的稀硫酸去进行中和。

  稀硫酸倒下去的瞬间酸碱中和产生大量的热,那一栏秸秆便很快变得烟雾腾腾。

  将稀硫酸全部倒完,又搅和了一阵,酸碱中和的也差不多了,那一栏秸秆碎已经全成了烂纤维的样子。

  再把那坨东西丢进一个大竹篓之中,吊到沤池中去浸泡,用木勺鼓动流水洗去表面残余的酸液之后放入烘箱之中烘干。

  前后花费了两个时辰,最后上秤一秤,三十斤秸秆出了二十斤的秸秆纤维。

  做出的秸秆纤维纤维长度普遍在三到六厘米,和麻纱的纤维长度差不多,这种小麦杆纤维后世人来说有些粗糙,一般要加入棉或者化纤之中混纺成纤维线使用,可是在这年头已经算是很柔软的材料了,完全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处理,孙新叫两个庄客将这个麦杆纤维放在一起捶打,很快这些干燥的麦秆纤维便纠缠在一起变成了一坨坨棉絮一般的样子。

  陶宗旺一摸那柔软的纤维絮便惊喜道:“庄主,好东西呀。摸起来比麻纱还要柔软一些,只要找几个婆娘用纺车纺一纺就可以当做麻线往外卖,织成麻布也行,便是直接锤打成这样子也就可以当做冬衣的填充物了。咱们生产这东西的成本是多少?”

  “一斤两三文。”

  众人闻言都是眼前一亮,这可比市面上卖芦花的价钱还要低,只要买上五六斤就足以填充一件挺保暖的衣服了,哪怕是登州城里的穷人花上小半个月的工钱也能买得起。

  邹渊啧啧赞叹:“咱们一亩地上每年总能产出六七百斤的麦秆,若是都照这般做去那岂不是成了聚宝盆了?”

  孙新在后世用这个方法生产麦秆纤维,因为后世棉花的成本太低了,再加上生产麦杆纤维的工业废料的处理成本,导致麦杆纤维在后世市面上完全没有竞争力。却没想到到这年头这麦秆纤维的开发成本居然比纺纱还要低。

  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用强碱去烧过的麦秆纤维比起麻纱还要柔软,既然经过强碱这一步也就不用挑什么原材料了。而且也不需要花钱处理废水。

  解宝和李直这边结束之后,孙新又带着大家去看了看解珍和邹润的研究成果。今天孙新带众庄头来看的,还不止这一项麦杆棉的制作技术。

  这小半个月时间内,邹润和解珍都在温室之中忙活着。

  和种温室蔬菜需要透光玻璃不同,种植食用菌并不需要阳光,只要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温湿度就可以了,所以在这年头想要种出食用菌也是有可能的。

  两人使用的菌种是从登云山上采集下来的野生菌种,成活率并不高,但是半个月的时间也让解珍和侄儿两人成功在麦秆菌包上种出了孙家庄的第一批人工培育菌。

  因为培育的菌种是在登云山上,采到什么就用什么,所以这一批培育出来的蘑菇居然是后世卖价甚高的鸡油菌。这东西在登云山上产量最高,至于后市主要种植的香菇和双孢菇,那都是南方才有的野生菌,在这年代孙新想找都找不到。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