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51章 0146【倒数第一,也是第一】_北宋穿越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

  当时蔡京遭受言官弹劾,宋徽宗也被群臣逼得做出让步。

  蔡薿在殿试策论当中,疯狂为蔡京说好话,大肆攻击其政敌。

  宋徽宗、蔡京读之大喜,遂将蔡薿点为状元,将其状元文章颁行天下,九个月内就升为从四品。

  接着,蔡薿又翻查族谱,认了蔡京为叔父。

  有次登门拜访,蔡京让三个儿子迎接。蔡薿立马改口,说以前族谱对错了,蔡京其实是自己的叔祖,蔡京的儿子才是自己叔叔。

  接着,宋徽宗顶不住压力,打算赦免一部分元祐党人。蔡薿为了讨好蔡京,居然违抗皇命,不按中旨写诏书。如此欺君大罪,居然只是贬为知州,很快又召回朝堂任职。

  十年时间不到,蔡薿就从一介布衣,混成全国考试的主考官!

  三场考完,朱铭交卷走人,把自己的炉子也带上。

  考生们陆陆续续走出贡院,都又困又乏,根本没精力交谈,更懒得去跟朋友们对题。

  “哥哥!”

  白胜提着灯笼,牵马站在街边已等候多时。

  考生太多,朱铭很难寻到朋友,干脆独自骑马回客栈。

  囫囵吃了顿饭,连澡都懒得洗,躺床上倒头便睡。

  ……

  四位主考官,依旧被锁在贡院,因为他们还是阅卷官。

  誊抄官一边誊抄朱卷,一边给阅卷官们送来。

  另有十几个三馆官,也来帮着阅卷。他们初次阅卷之后,淘汰一部分写得太烂的,再交给四位考官进行评阅。

  四位考官,判出试卷成绩,还要交叉阅卷。

  朱铭的两份经义卷,评价都还不错。

  比如《论语》卷,翟汝文的批语是:析理详明,遣辞舒畅,不略不乏,可为佳作。

  虽然糊名了,但每份答题卷都有编号,把考生的几场答卷放在一起。

  录取人数不定,大概在700人左右,可多可少。

  由于慕容彦逢和翟汝文判卷极严,他们两个淘汰了太多人,导致今年的录取者只有671人。

  上一届进士,可是有713人!

  宋代科举的随意性,在录取数额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受主考官的影响极大,比如再下一届进士,阅卷不那么严,整整录取了783人。

  确定中榜试卷之后,四位考官聚在一起排名次。

  王黼作为主考官,他可以一锤定音。

  慕容彦逢气得拍桌子了,指着第一名试卷说:“此人的策论,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文章写得无甚可取之处,为何能判为第一?”

  王黼反问:“此子将官家比作汉宣帝,难道有错吗?”

  慕容彦逢无法回答,硬生生把怒火憋回去。

  翟汝文拍出一份答题卷:“此人的答卷,经义题析理详明,策论能排进前三。不但通经达义,更知天下时务,其论述财政兵政,已可作为重臣上疏之言。为何判为最后一名?”

  王黼说道:“此子暗讽朝臣,说我大宋吏治败坏。当今圣人临朝,海内承平,丰亨豫大,百官清廉,哪来的吏治败坏?若非两位坚持录他,我定要让此人落榜!判他为最后一名,已是格外开恩了。”

  慕容彦逢大怒:“百官清廉,这话你自己相信?”

  “难道不是吗?圣人临朝,还能有贪蠹之辈做官?”王黼质问道。

  慕容彦逢怒不可遏,却又毫无办法。

  北宋晚期的科举注重策论,以朱铭的策论文章,排进前三完全没问题。

  但在王黼的主导下,生生判为倒数第一。

  倒数第一,也是第一,还更方便朱铭看榜。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