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77章 0272【最后一课】_北宋穿越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中庸、大学之道,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也会向这两本书靠拢。真正做到了百姓日用而不自知。

  甚至是国家施政,也暗合其道理,不自觉的受这两本书影响。

  “诸君,今日讲完,有缘再聚,”朱铭朝着众人拱手,“吾完婚之后,便离开金州。婚礼一切从简,只请几桌亲友。诸君也莫要赠送贵重礼物,写首诗词相赠即可。若我成婚,能凑齐五百首诗词,也不失为一桩雅事。”

  “当为先生作诗以贺!”众人说道。

  朱铭又言:“实在写不出来,打油诗也可凑数。”

  “哈哈哈哈!”

  众人大笑不已,在欢快的气氛中散去。

  朱铭依旧住在州衙内宅,反正新任知州还没到任。

  他用三天时间,把朱熹的《中庸集注》抄下来,只略微增删少许细节,把明代的一些思想也加进去。

  这个版本,以朱熹的理学为主,本身就融合洛学和心学,是宋代中庸之学的集大成版。

  同时朱铭又撰写《性命说》,以王安石的学问为主,又掺杂朱熹的阐述,再加入部分阳明心学,彻底弥合王安石学问的割裂感。这篇文章按照正常发展,就算有人能写出来,至少也应该出现在明末,它是对前面四百年学说的融汇完善。

  特别是“性太极,情阴阳”,完美解构性本论。传播出去肯定引起争议,它违背了性善说,但又符合儒家思想。赞同的人肯定很多,反对的人也不会太少,平时探讨学术,两帮人估计能打出了狗脑子来。

  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那四句,也被朱铭正式抛出。但被朱铭篡改,“心”改为“性”,“意”改为“情”,其实都是一个道理,说法不同而已,反而更贴合对《中庸》的阐述。

  “父亲在作文章?”张锦屏端着羹汤进书房。

  张根回答:“在读朱成功的文章,一些感悟顺手写下来。”

  张根也不知道自己要在金州待多久,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趁机搞学术研究。

  他哪个学派都不是,学问直接承自宋初道学。新学他也学过,洛学他也接触过,朱铭这套融合各派的理论,张根接受起来毫无违和感。

  甚至张根觉得,《大学》、《中庸》就该这么解,那几派吵来吵去有啥意思?融合各家,取长补短,方为正途。

  张根决定捡起这一套,在金州进行发扬完善,他不觉得这是啥道用学问。如果非要弄一个名字,可以称为金学,或者叫金州学派。

  金州的诸多官吏和士子,就是这套金学的基础。

  现在肯定不能迅速发扬光大,但只要皇帝和奸党没了,他们就能迅速传播,成为大宋新一代的学统。

  张锦屏站在旁边看着,忍不住拿起新出炉的《中庸章句疏义》翻阅。

  她能够看懂,也觉得有理,但仅此而已,跟普通士子没啥区别。

  张锦屏更喜欢杂学,家里的湿法炼铜,她就专门去学过。外公家的那些杂书,她也都有涉猎,还喜欢玩表哥发明的七巧板。

  相比起《中庸章句疏义》,张锦屏更爱读《朱氏算经》,以及《道用策》里稀奇古怪的内容。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