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节 土地改革_春秋之晋国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里我们不得不怀疑郭偃可能是晋文公流亡列国时留在国内的一颗重要棋子,其作用如同狐突一样,在必要时搞一个预言,让晋国国人们认为公子重耳将会成功。因为郭偃是大卜,大卜的话具有相当大的舆论引导力。

  大卜郭偃虽然仅是一个下大夫级别的官员,但他却是一位称职的大卜。占卜在当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科学不发达的春秋江湖,占卜往往在很多地方得到运用。军队有军卜,国家有大卜,天上的流星、慧星,地震火山,洪涝灾害,甚至做个梦,都会用到占卜。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经据典,往往能将一些自然现象解释通透,从而给予国君决策的自信,说穿了,是一种意识形态层面的工作。

  再加上郭偃本就是晋文公的人,所以晋文公即位后,郭偃便迅速得到晋文公的重视。晋文公对郭偃是信任的,也是了解的,知道这是一位满腹经伦、知识渊博的大夫,毕竟职责决定了象郭偃以及各国的大卜必须上懂天文、下懂地理,体察民情、深知民意,所以他们必须博览群书,了解一切!在此基础上,通过阴阳卜筮之法,得出重要结论,协助国君作出决策!

  史料记录了晋文公之所以要搞改革的初衷,史料记载,晋文公对郭偃说:“唉,曾经寡人以为治国那是很轻松的一件事,现在看来,难呐。”

  郭偃笑道:“主公认为轻松,那便一定会难;但主公开始觉得难了,那也很快便会轻松起来。”

  在郭偃看来,正是因为你晋文公看到了治国不易,所以便会推动变法,而变法的结果,使国家走向正轨,那治国也会越来越轻松了。

  历史把郭偃的这一段话概括为郭偃具有的辩证法思想,是的,辩证法的核心之一,不就是矛盾的相互转化么?表面易的事,实质存在着难,这是一对矛盾;表面难的事,实质也存在着易。难和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这个一定条件,便是变法!

  于是晋文公把改革的大任交给了郭偃,而郭偃也不负重望,他不单单在占卜方面是专业的,他在国家内政改革方面也是专业的。但郭偃自始至终最多仅仅是晋国的一位大卜,而不象齐国的管仲那样成了相国,所以郭偃的弟子门生肯定不会多到哪里去,对郭偃改革的具体史料记录不多,这使我们对郭偃的具体改革措施了解不够。

  郭偃的整个变法便是史料记载的这段话:“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耆老,礼宾旅,友故旧。胥、籍、狐、箕、栾、郤、栢、先、羊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