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节 乘胜伐卫_春秋之晋国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处理了颠颉和魏犨,晋文公休整了部队,重新任命另一员猛将舟之侨为自己的车右大夫。舟之侨,舟地的那个叫侨的人!我们读春秋历史史料,总会看到象舟之侨、宫之奇、烛之武、介子推等等这样的名字,这些都是以自己所在地为氏,以最后一字为名,中间隔一个“之”字。

  这个舟之侨本是虢国大夫,公元前660年时,晋献公筹划假道伐虢,舟之侨见虢国已经日落西山,干脆便到晋国入仕。原来应该是晋国世子申生的人,申生自杀后,后来成为公子重耳流亡时留在晋国国内的支持者。在秦穆公准备护送重耳回晋国之前,当时栾枝栾盾父子俩以及卻溱、舟之侨等人就在国内作好迎接重耳回国的准备,是晋文公夺位中的功臣。

  晋文公看了看江湖国际:咦,楚国人根本没有要管一下曹国的事!不管如何,自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几乎把整个中原的控制力都让位给了楚国,曹国也算是楚国的一个小跟班,现在曹国都要被灭国了,楚国居然不来交涉一下?

  伐曹对晋文公来讲是一箭双雕之策,既报当年受辱之仇,又引楚国分兵来救,从而解了宋国之围。但现在楚国根本无动于衷,那就继续第二步计划:伐卫!

  卫国与曹国一样,都是姬姓诸侯,但此时都归队到了楚国一边。卫国与曹国所不同的一点是,此时的卫国是楚国的姻亲国,楚成王的妹妹嫁给了卫成公,从这层关系上讲,相对曹国,卫国更应得到楚国的关心。

  也正因为如此,晋国在出兵讨伐卫国时也是很小心的。史料记载,晋文公出兵伐曹,那是三下五除二,甚至直接将曹国国君曹共公也抓了起来,然后便是占领了曹国,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的曹国是被晋国给灭了的。而讨伐卫国,则要时刻提防着与楚国正面冲突。

  直到现在,包括晋文公以及几乎所有的晋国高级领导都不想与楚国起正面冲突,晋文公只希望帮助宋国解围,所以搞了这个围曹救宋,围曹不行,继续围卫,如果围卫还不行,那便继续围郑。

  可以说,这个时候晋国的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是比不上楚国的,楚国不但兵强马壮,拥有世界级的名将成得臣,还拥有一大把跟在后面的小弟,如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徐国等,如果算上曹国和卫国,那是几乎当时有点名声的中原诸侯的一大半了。

  对楚国,可以去刺激他一下,但不能去捋他的虎须,否则,万一被楚军缠上痛打一阵,晋文公脸面尽失,自己刚刚有点坐稳的国君之位不保不说,晋国都面临着被讨伐甚至灭国的危险。

  小心一点吧,晋文公想着。在晋军中军元帅郤縠的亲自率领下,晋军着手讨伐卫国,理由很简单:既然你卫国不借道给我晋国,那就是把晋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