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01章 不朽_晚唐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是‘虚德·绍伊汗’。”

  “……他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贤人,甚至他身边的随从,也多能创作诗歌,理解万物。”

  “……他身边有一位佛陀的大毛拉,后来成为世俗之人。他的勇气是独步一时的,限于篇幅原因,我不便一一列举。我的意思是要说明他的勇气是如何地卓越,因为他正面打败了拔汗那的古拉姆军团,并且负伤后没有退却。”

  “……不可能努力澄清、分辨每一件事。一个较为可信的传闻是,这位毛拉将军因为早年的某些经历,对造物主有着难以理解的仇恨,热衷于毁灭神庙,偏执到难以复加的地步。”

  这一写就写到深夜,直到灯油燃尽。

  黑暗之中,塔姆小心翼翼地收起手稿,藏在床底的箱子内。

  他已经决定,过两天就去各地采访,听取人们的口述,了解官方的记录,获得第一手素材,以丰富他作品的内容。

  他不在乎自己的作品能被多少人读到,他只想公正地记录事实。

  或许有的官员甚至总督会将他的作品列为“禁书”,但这是无可救药的愚蠢。

  他的书是献给统治天下的埃米尔的。

  作为统治者,你就该摒弃那些无聊的情绪,公正看待历史,并从中学到些什么。只有这样,贤者才能记住耻辱,进而发愤图强,创造不一样的时代。

  这个世界不缺少蠢人,但同样少不了慧眼识珠的贤者。

  在贾伊罕尼召开内阁会议,无数波斯大军开始征集、调动的时候,邵树德已经来到了葱岭南原。

  在他身后,无数驮兽、车辆艰难行走在海拔两三千米的山间道路上。

  路不知何人、何时所开,但唐代肯定拓建过,因为在路边发现了掩埋在荒草、泥土之中的石碑。

  崎岖的山路,见证了不朽的历史。

  一个又一个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山路上来来往往。

  他们或朝气蓬勃,或雄心万丈,或忧愁满腹,或穷途末路。

  走过这段路时,邵树德仿佛能感受到那弥散在山谷间的浓烈情绪。

  我来,我征服,如今我也在这条路上留下了我的印记。

  人老病而死,只代表着他肉体的消亡。

  如果他的足迹、他的话语、他的精神、他创造的历史,能够被记录下来,并且广为传播的话,他就永远不死,与日月同光。

  “明年开春后,征发百姓,依山筑城。城名‘南原’,驻兵两千、马五百。”坐在抢来的沙发上喝茶时,邵树德下达了命令。

  前唐疏勒镇只下辖一座守捉城,即葱岭守捉城,位于后世塔什库尔干县境内,扼守着一条通往后世巴基斯坦、阿富汗的交通要道。

  大夏重新修缮了这座城池,目前派驻了少量于阗兵驻守。

  攻疏勒那会,就有大批部落北上,围攻葱岭守捉城,后被李圣天派来的大军吓退。

  这些部落,其实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