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20章 打醒_晚唐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似乎创造了太多的新词,让人无所适从。

  “朕老了……”邵树德只说了一句。

  杜晓恻然,想说些什么话,又觉得都不合适。

  “所以想留下一点东西。即便现在不合适,但将来条件成熟了,或许就有人记得这本书。”邵树德继续说道。

  其实正如他所说,现在努努力,打好基础,也许在一百年后,金属货币可以逐渐把非常不好用的布匹、粮食挤出市场,让它们慢慢成为历史。

  这就是邵树德写《通货》的原因。普及金属货币领域的各种概念、原理,给官员们扫盲。

  不要高估官员们的知识面。

  对于读经史上来的官员,经济方面几乎一窍不通,很容易搞出各种骚操作,并不是他们特意使坏、故意乱来,他们是真的不懂。

  “不说那些丧气话。”邵树德笑了笑,又道:“朕在书里写了一种捞钱的办法。也许一百年后,某位宰相读完全书后,能掌握其精髓,为朝廷增加收入。”

  “法币与铸币税么?”杜晓问道。

  “正是此物。”邵树德说道:“可别小看它。如果好好操作一番,朝廷收入会大增,能解决好多麻烦。钱多了,很多麻烦就会消失。”

  邵树德一直觉得明朝浪费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日本白银的大量流入——马尼拉帆船贸易提供的白银其实不多,毕竟每两年才1-2艘船——使得明朝有条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能够推行金属货币的朝代,但他们浪费了……

  明朝只有白银,没有货币。

  首先,国家层面没有铸造各种面值的硬币——邵树德在《通货》这本书中将其称为“法币”。

  这是一切乱象的根源。

  因为没有法币,民间就自己乱来,随意切割银子,什么银豆、银角子之类,四处泛滥。

  对比同时期的西方,即便一个小小的城邦国家,也会铸造自己的法币。货币兑换所随处可见,外国商船驶来时,第一件事就是兑换当地的银币。而货币兑换所则抽样检查,用化学的方法化验银币的含银量,然后给出一个汇率。

  明朝那会,阿姆斯特丹已经有了十几种主要银币的汇率,定期公布。

  比如,法国人因为战争,财政吃紧,于是铸造了一大批含银量较少的劣质法币“利佛尔”,消息传出去后,阿姆斯特丹市场上的利佛尔汇率立刻暴跌。

  在金融、财政领域,中期的明朝与西方国家,已经远远不在一个层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不专业的人,干不专业的事,就会出现这种结果。

  所以,给官员扫盲,让他们建立初级的金融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陛下,有没有办法现在就弄到大量白银?”杜晓突然问道。

  “没有办法。”邵树德笑着指了指他,道:“国中有银矿百余,稳定产银者不过三四十,大量产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