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28章 布告中外之三_晚唐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嘱几句:下次尽量用铜钱、绢帛、银元或银元票交税。

  但没人会这么做,傻啊?

  朔方军时代定下的十八铢银元,做工精美、重量恒定、成色十足、携带方便,更极其便于计算,私下里买卖货物的时候,不知道多方便。

  三十年下来,很多货物的计价单位已经变成银元了——不然的话,你用什么计价?绢帛?那我可要跟你扯一扯幅宽、经纬、新旧、做工了,凭什么你定价一千钱?我说只值八百!

  至于铜钱定价,不是不可以,但实在太重了,真不方便长途转运。

  选来选去,还是十八铢银元更适合作为计价单位。

  近些年,因为十八铢银元存世数量严重不足,海州坊市的一些商人开始自发用第纳尔金币、迪尔汗银币做买卖,哪怕朝廷不认可这种外来金银币,但他们私下里交易的时候,还是会用——一如清朝嘉庆年间,商人们纷纷抛弃银两、碎银子,改用西班牙双柱银元一样,做大宗交易的他们,非常明白哪种东西更便利。

  “哟,建极银元啊。”拓跋矩本来抱着臂膀,看到河北商人拿出的是大一号的建极银元后,有些惊讶。

  所谓建极银元,是大夏开国后新铸造的银币,提供给各个坊市,以备有人需要兑换时取用。目前数量不多,十分稀罕。

  建极银元的正式名称叫“大夏银币”,只有一种面值:壹圆。重二十一铢,银九铜一。户部规定,大夏银币壹圆当两贯钱。

  其实吧,如果严格按照当下的银铜比价,纯按重量来算的话,壹圆也就值1400钱(两缗=1600钱),看似让朝廷占了便宜(铸币税),但商人们并不在乎。

  反正这种银币磨损减轻之后,别人也认可,继续当两缗钱用,在不同的商人手中流通,这就够了。

  大食商人收到大夏银币后,笑容满面,清点数目无误后,也不多看,直接收了起来。接下来,他还要去别的商人那里买货,这些银币正好用掉。

  “唉,贝州坊市里攒下的银元,一口气全给了大食人。”河北商徒看了眼拓跋矩,问道:“朝廷为何不多铸点银元?”

  “朝廷倒是想,可也得有白银啊。”拓跋矩哈哈大笑。

  所有人都知道银币比银碗、银盘、银瓶好用,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把手里乱七八糟、奇形怪状的白银甩出去,换成银元放在家里,但问题是,朝廷真没那么多白银来铸钱。

  拓跋矩是知道一些内情的,还与齐王在酒桌上聊过,知道很多东西。

  据齐王所言,唐宣宗那会,全国各银矿课税,每年课银二万两——唐代银矿,私营、官营、官私合营皆有,一如盐池,老百姓也可以捞,政府并不专营,只课税。

  以银税来倒推,一年产银不足八万两。

  唐初的产量更小,一年不足二万两,有唐一代三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