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75章 财税改革之二_晚唐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度使)、三分之一上供(解送朝廷),比例相当清楚。

  “臣以为,诸道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杜晓说道。

  这就是聪明人。

  圣人提出分税制改革,不就是要厘定各道田税该怎么分润的问题么?

  按照传统的两税三分的原则肯定是不行的了。

  那样的话,留在地方上的田税将达到三分之二,朝廷只得三分之一。地方上有充足的资源搞建设,朝廷凭空少了一大笔收入,自然不开心。

  说白了,就是中央与地方争抢资源的问题。

  况且,诸道的情况确实不一样。

  像安西、云南、辽东等道,就算将三分之二的田税留在地方上,也是合理的。

  以安西道为例,当地还在打仗,屯驻了大批兵力,自己所产的粮食犹嫌不足,还需从外界输入,你再把田税运来运去,不是自找麻烦,徒增消耗么?

  当地目前执行的实际是全部田税留道、留州的政策。

  而没有战乱,或者说田税比较充裕的地区,则可适当提高一些比例,朝廷拿走一半甚至更多,都是可以的。

  “朕亦是此意。”邵树德说道:“江淮诸道,太平无事,又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河北地平无垠,沃野千里,朕觉得一半以上可为上供,甚至更多。具体比例,你们再议一议。”

  “臣遵旨。”杜晓倍感压力,这事没那么好办,怎么调整比例,都会挨骂。

  假如圣人要从江南收走七成田税,而安西道田税全部留在当地,江南人能乐意么?这还算好的,在实际执行中,很可能还要给安西道补贴,也就是说他们自己的田税不够用,还需要从别的地方调入……

  以江南之财赋,养北方之劲兵。这是圣人提出的基调,果然非常形象。

  “现在说说商税。”邵树德招呼杜晓坐到他身旁,指着榷税一栏,说道:“你建议裁撤一些税种,甚好。一年收不到几个钱,反倒弄得鸡飞狗跳,百姓不安,确实该停征,甚好。”

  榷税林林总总几十种,第一名年收几百万缗,最后一名年收几百缗。

  虽然收得少,但一样扰民,徒增厌恶,可能征税成本都不能覆盖,不如取消。

  对了,榷税是朝廷直接收取的,与地方无关。

  如榷茶钱,可以理解为针对茶叶这种商品的消费税。

  后世中国一共有十五大类的商品,如烟酒、鞭炮焰火、高档化妆品、珠宝玉石、成品油等有消费税,其他品类没有。

  此时一样,盐、茶、漆、铁、煤等少数商品有榷税,大部分没有。

  中唐以后,朝廷为了收盐税,派出榷盐使;为了收铁税,派出榷铁使。

  最初只有这两种榷税的时候,朝廷专门设了一个盐铁使来总领这些税收。

  盐铁使在各镇有分支机构,专事征税。

  后来加入了茶税、漆税等,名字没改,仍由盐铁使负责。

  这些直属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