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1章 淮南行之三_晚唐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造船及航海技术——虽然离他们这种航海大国还有相当的差距,但确实进步不小。

  邵树德最后看了一眼掩映在田野绿树之中的扬州城后,便登上了船只,扬帆南下,横渡长江。

  四月的长江波涛滚滚,东流逝水,日夜不休。

  乘船横渡长江,对邵树德而言是一种新体验。

  他其实很喜欢乘船,但拒绝坐海船。

  他不信任此时的航海技术,不想把小命丢在海上,哪怕可能性很小。

  平海军调来的都是新式快船,可靠性上佳,长江波浪也没大海那么凶猛,整个渡江过程甚至可以称得上平缓。

  在京口上岸之后,他在江边逗留了很久。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渡口,位于后世的镇江,南京东侧。

  北朝一旦攻取淮南,将兵锋推到长江北岸,下一步基本就是直取南京了。

  南京一下,其他地方基本传檄而定,不用费多少劲。

  而北军渡江的地点,基本就那几个,京口绝对是重中之重。

  大夏治下的京口,没有多少军事属性,从表面来看,这绝对是一个繁荣的商埠——事实上,京口本来就是漕运节点。

  江南各地的物资、漕粮自此进入长江,然后在扬州集散。这是中唐藩镇割据以后,朝廷在北方筹集不到足够钱粮的情况下,重新拾起的漕运路线。

  大夏一扫割据群雄,北方钱粮自然手到擒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钱粮会在朝廷收入比重内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更别说此番税制改革,江东、江西二道需上供三分之二以上的钱粮,京口的重要性日益增长。

  “大势如此。”邵树德感慨一声:“江南之富庶,惯于消磨阳刚之气,直如蜀地一般,但对天下而言,又天下不可或缺。”

  “少不入川”这个说法,北宋才第一次见史,但在此之前,人们又何尝没认识到呢?

  江南与蜀地,其实差不太多了,都是一个盛产财富的地方。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蜀地较为封闭,江南没法独善其身罢了。

  离开江岸稍远之后,邵树德并未急着去南京,而是习惯性巡视起了乡村。

  他发现一个特点,即江南的农田普遍打理得十分不错。

  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精耕细作。以菜畦为例,边角料般的数十步地,竟然也被人为分割成了好几块,种上了不同的蔬菜。

  田垄被梳理得非常整洁,一看就经常打理。

  入眼所见,几乎没什么杂草,显然经常耕锄。

  菜叶子绿莹莹的,看样子经常有人浇水、施肥。

  田地中央埋着一个大木桶,里面积满了粪尿,臭气熏天。

  农人的粪勺撂在地上,可能是看到有大人物过来巡视后,直接吓得跑路了……

  这是一副与北方迥异的农业生态景象。

  邵树德想起了太子曾经提交的一份奏疏,重点提及江南农业的未来发展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