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2章 国子监(给盟主公子青衫加更)_晚唐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营造法式》之类的书,但只是教你怎么造,没有讲为什么这么造。邵树德翻过书,发现按照那个方法,建筑外观结构会非常精巧,但用料有远超实际所需的嫌疑。实际上就是因为缺乏科学的计算,在承载能力上吃不准,只能用最保守的设计,归根结底还是基于经验,而不是科学。

  其实伱都有经验了,知道几块石头、几根木料可以承载到什么程度,为什么不更进一步,将其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力学呢?可能还是地位太低、文化水平太低吧,毕竟总结归纳、完善理论是需要有钱有闲有知识的。

  工匠们不一定都识字,地位低下,整天还九九六,确实不能指望他们搞科研。

  “国子监加一个工学。”邵树德说道:“现在每州都有工学,但教学质量一言难尽。”

  邵树德站起身,背着手踱步,又在思考了。

  工学现在主要还是以教建筑、冶铁为主,多为熟练工匠来讲授知识。他们畏畏缩缩,极少有识字的,很多人话都说不连贯,教学时画面太美,效率感人,邵树德一直觉得这是在浪费钱来着。

  他现在想着从哪里找一帮有文化、有点小钱、还有大把时间的人来投入算学、工学、医学之类的领域。

  勋贵子弟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来源。

  建国之后,定然会封大批有食封的贵族。这些贵族死后,一般只有嫡长子能袭爵,那么次子、庶子呢?出生在那样的家庭,即便是庶子也能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其实是很好的学生来源,关键是怎么让他们来学这个?

  其实国朝很多勋贵子弟过得并不如意。老子死后,兄长袭爵,如果和兄长一母同胞还罢了,可能处境没那么差,但很多庶子的日子是真难过,有时候为了混口饭吃,削尖脑袋挤进国子监,毕竟包吃住,还能学知识考学做官。

  但国子监名额有限,不是人人都能进的。那么适当扩大工学、医学、算学的招生名额,应该可以吸纳大量生活困难的大小勋贵子弟。

  生源有了,还得给他们找出路。

  学了没有用,不能当官,不能赚钱,谁还会学?

  得让人们认识到用专业人士来建设更省钱、质量更好、更有逼格。但说真的,民间的项目,这些人出场费或工资太高,估计竞争不过那些字都不认识几个、只会背经验口诀的工匠。

  难道搞个行业协会或资格证之类,人为设置门槛?还是不现实,老百姓不会管你这些。

  那么只能从政府大型工程上想办法了。

  以后各州各县的驿道、陂池或大型建筑,必须要由朝廷工部派人设计、督造,以达到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更科学、成本更低。而工部,就用这些学生塞满了,是他们的自留地。

  邵树德长吁一口气。想法是很好,实际执行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