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八章 九千岁见万岁(下)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理斗争,那边魏忠贤倒被皇帝看得惶恐起来,他觉得皇帝盯着自己的眼神相当异样,不像是一个主子看着奴婢,倒有点像是他们村里的老丈人看着一个不怎么满意的上门女婿。

  魏忠贤立刻反躬自省,老魏的这一点相当本分,他村里人的话他都可以当耳旁风,唯独主子的吩咐他是时刻不忘品咂琢磨的,

  “皇爷是否以为奴婢所言不妥?”

  皇帝的眼神动了一下,像是在沉睡里忽然被人从梦中唤醒那样恍惚,

  “……朕是在想……当年朕许王守仁从祀孔庙之时,京中就有谣言说,王守仁能配享孔庙,是因为王承勋用重金贿赂了永年伯,让皇后在宫中为新建伯内援,故而方能促成此事。”

  朱翊钧从他的历史知识中找了个借口,

  “简直是胡说八道,皇后素来端方,何曾逾矩?且王守仁能配享孔庙,是因为朕以为阳明心学乃有用道学,昔年世宗朝时,桂萼等说王守仁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则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论,然致知出于《大学》,良知出于《孟子》,王守仁以理学建安壤,其勋业气节,兼十哲三良而有之,何尝偏废朱熹之学术?”

  “武臣从祀于太庙,所以彰武功,儒臣从祀于孔廷,所以表文治,朝廷重道崇儒,原尚本实,操修与经济都是学问,何必别立门户?理道之要在于正人心,王守仁道德事功皆居绝顶,倘或新建伯有过,实不必追及先祖。”

  魏忠贤赶紧把朱翊钧的这一通乱诌在心里记了下来,他没读过书,搞不懂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在理论上究竟有甚么不可调和的差别,于是只能先记下大意,想着一会儿回司礼监就去找孙暹或者刘吉祥补课。

  朱翊钧倒不会因此觉得魏忠贤无知,因为他知道,在义务教育不甚普及的晚明,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弄不懂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究竟是个甚么意思。

  这放在现代也是个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级别的高深课题,其话语权本来就只存在于朝廷的上层清流之间,普通老百姓根本没必要弄懂它。

  后来魏忠贤得势之后,东林党就利用这一点来攻击他没文化。

  这个问题站在东林党的角度来看也不算错,大明士大夫的“清流文化圈”就相当于现代高校的学阀学术圈,老魏一个二十岁才半路出家的宦官,就算是读白了头发,也不可能被那些扎扎实实一步步通过科举考上来的进士们承认学术成果的。

  但是魏忠贤没文化归没文化,皇帝的旨意还是听得懂的,这归功于他的天赋,老魏就是那种天生政治敏感度极高的人,他从朱翊钧的话里听出了这么个意思,皇帝是想在不褫夺王守仁身后名的情况下把新建伯王承勋给法办了。

  那么这件事在魏忠贤眼里就成了这个样子,阳明心学究竟是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