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技术先进而科学落后的大明火器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火药室,火绳点燃内藏火药,子弹发射,则可击中敌兵。”

  那太监演示完毕,朱翊钧沉默片刻,道,

  “也就是说,这鸟铳施放时,往往一发而毕,且装弹费时,难以及时清理铳管?”

  兵仗局掌印太监回道,

  “皇爷且再看,这鸟铳铳尾后门为螺旋式,有螺钉左转则入,右转则出,旋入可闭气,旋出则便于修整清理铳管。”

  “至于一发而毕……奴婢听闻,军中使用鸟铳时,往往采用分层叠击法,敌近百步才可施放。”

  “施放完毕后鸟铳手退后,再由刀枪箭手上前作战,如此也不怕白费了火药。”

  这个掌印太监说得的确是事实。

  明朝军队在后期不敢出城野战,就和火器装弹费时又准确性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守城状态下,攻城方必须用密集阵型才有破城的可能。

  倘或一座城下皆是攻城部队,明军根本没有瞄准的必要,只需大致方向正确即可,所以火器部队大量发展。

  明军在与蒙古和女真的对抗中,骑兵和步兵都处于下风,只有火器部队稍显优势。

  而蒙古和女真骑兵在野战中为了提高骑兵的冲击力,一般会散开队形,而不是以密集阵型冲锋。

  于是热兵器的准确性差以及装弹费时导致其威力远远不能和守城时相比,远距离不能命中,近距离其发射频率和准确性又不如弓箭。

  再加上战场环境下压力过大,很少有士兵能保持训练时的装填速度,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明军热兵器的威力。

  在野战中把热兵器发挥出相应威力的只有俞大猷和戚继光发明的“车营”。

  “车营”即是以火器为主,并用马上步兵、骑兵和战车配合作战。

  遇敌则用战车列于阵前,车上军士击发弓弩铳炮,马上步兵骑马出阵,距离近到和敌军马匹相交时放铳及弓矢,接着骑兵再趁机冲入敌阵砍杀,最后派步兵十人专管割首级。

  当时因为舟山岑港之战而无辜被罚至山西大同戴罪立功的俞大猷,使用车营在安银堡战斗中,以一百辆战车和三千步兵骑兵,击退了鞑靼的十万余骑兵。

  如此一来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车营中骑兵和步兵以车为掩护,防御力大大提高,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火器优势。

  但是由于大明的体制原因,导致明末野战冷兵器部队素质极差,根本无法辅助热兵器部队作战,因此没办法像俞大猷和戚继光时那样陈列车营迎敌。

  后期引入西方先进火器之后,徐光启和孙元华在登莱组建明朝精锐的纯火器部队,希望藉此一扫外患。

  但是登莱地方歧视东江军户的态度使得毛文龙死后的东江军对登莱没有归属感。

  吴桥兵变之后,军队竟然成为叛军,转投后金,这直接导致明朝希望利用科技优势战胜后金的计划破产,相反还送给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