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战余(五十三)_天纵莫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需要再通过安庆等地中转。有了地利人和,单凭一个414团,想憾动王占林在庐江的地位,不容易。

  龚庆元听到崔坚的介绍,第一想法就把这次抢劫对象锁定王占林,在他看来,一个和平建国军守备团,水平有限,战力有限,就算是占据地利人和,优势也十分有限,所谓尽是胡椒也不辣。莫敌也与龚庆元有同样的意见,莫敌跟王占林在望江打过交道,王占林输得很惨,就这么一个角色,来到庐江后,享尽地利人和,就算他化身为龙,也不能升天。

  莫敌认为,之所以138师414团不能在与王占林的交流中占居优势,原因还是归结于414团的领导人,一将无能,牵累三军。

  在崔坚和戴家谨的介绍下,龚庆元和莫敌对414团团长韦介伯有了粗浅的认识。韦介伯,生于1903年,今年三十八岁,贵州贵阳人,贵阳讲武堂毕业。民国二十四年赤军过境,王家烈势力被薛岳架空,王家烈军残部周芳仁等率领2个团的黔军逃入广西,其中就有担任营长的韦介伯,此后,韦介伯就一直在桂军中生存发展。抗战暴发,韦介伯担任陆军第48军138师412旅824团团长,进入前线,参与了徐州会战、津浦路南段攻防战,在霍山鹿吐石铺,824团全力出战,终获大捷,成就了韦介伯的善战之名。

  政治部主任戴家谨补充说,韦介伯身材魁梧,像貌堂堂,一表人材,治军极严,正直无私,敢作敢当。文武双全,下笔千言,口若悬河,能说会道。军营传“天不怕,地不怕,只怕韦介伯讲话。”拉开话匣子,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直说得你脚站麻了为止。

  这样的人才,应该不至于在庐江站不下脚跟,莫敌和龚庆元十分不解。

  最后,还是李本一的一句话定了调,明天,野补团和刘青龙团第一批到达的两个连,把第一批粮食送到舒城,同时去的,还有师长李本一,副师长崔坚、参谋长龚庆元、军部参谋处主任莫敌。但家庙的留守,由政治部主任戴家谨和后勤部主任刘荣春负责。行军路线是但家庙到万佛湖,电令驻扎在万佛湖的韦介伯部到毛岭板桥对接。在李本一看来,第一批的物资是粮食三万斤,野补团一千人,不带武器,每人负重三十斤,走二十里路,不算艰难。之后的二十公里,则由414团一千多人负责,也不劳累,还能增加略过速度,同时也省下一笔运输费用。

  崔坚有点意外的望着李本一,在这两年138师的一惯做法看来,韦介伯的414团是主力团,以作战为主,不参与物资运输的工作。运输物资的工作应该由野补团负责。李本一的命令很明确,野补团把物资送到毛岭后,交给414团,然后返回但家庙,414团负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