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_133_龟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擘)十五枚甘草(炙)一两黄柏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按】

  此方之甘草,当是茵陈蒿,必传写之误也。

  □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注】

  阳明病无汗,不以葛根汤发其汗,而以火劫取汗,致热盛津干,引饮水停,为热上蒸,故额上微汗出,而周身反不得汗也。若小便利,则从燥化,必烦渴,宜白虎汤;小便不利,则从湿化,必发黄,宜茵陈蒿汤。

  【集注】

  喻昌曰:阳明病,湿停热郁而烦渴有加,势必发黄,然汗出热从外越,则黄可免;小便多,热从下泄,则黄可免。若误攻之,其热邪愈陷,津液愈伤,而汗与小便愈不可得矣。误火之,则热邪愈炽,津液上奔,额虽微汗,而周身之汗与小便愈不可得矣。

  发黄之变,安能免乎?

  程知曰:太阳发黄,由寒郁湿,湿不得解;阳明发黄,由湿瘀热,热不得越,故宜分经论治。

  □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者,身必发黄。

  【注】

  阳明病无汗,以热无从外越也。小便不利,湿不能下泄也。心中懊□,湿瘀热郁于里也。故身必发黄,宜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外发内利可也。若经汗吐下后,或小便利,而心中懊□者,乃热郁也,非湿瘀也。便□者,宜调胃承气汤下之;便软者,宜栀子豉汤涌之可也。

  【集注】

  方有执曰:无汗小便不利,则湿停懊□,湿停热郁,所以知必发黄也。

  张璐曰:外不得汗,下不得溺,而湿热郁于胸中不得泄,势必蒸身为黄也。

  □

  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

  【注】

  阳明经病,面合当色赤,是热邪犹怫郁在经,尚未入里而成实也,故虽不大便,不可攻之。若攻之,则怫郁在经之邪不解,必令发热色黄;若其人里燥,小便利则同燥化,当不发黄,而必大便□矣。

  【集注】

  方有执曰:合,应也。赤,热色也。胃热上行,面应赤色,攻则亡津液,故发热色黄,因小便不利也。

  程知曰:言热在阳明之经,不可攻也。热在于经,阳气怫郁在表也,攻之则经中之热,未得表散,必发热色黄,因小便不利也。

  程应旄曰:热阻于肌肤之间,故发热而小便为之不利,郁而成黄也。

  □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注】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小便若利,大便因□,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是阳明之热不得外越,而上蒸也。小便不利,湿蓄膀胱也;渴饮水浆,热灼胃府也。此为湿热瘀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