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_龟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按】

  身运而重,当是「头运而身重」,冒而肿胀,当是「冒风而肿胀」,始与文义相合,此必传写之□可知。

  【注】

  肺主气,外合皮毛,肺中风邪,风伤气则津结不行,故口燥;风伤肺则气逆上壅,故喘咳。头运而身重者,气伤而力乏也;冒风而肿胀者,皮伤风水也。

  【集注】

  李□曰:肺主气,风邪中之,则气壅而津液不行,故口燥气逆而呼吸不利,故气喘也。

  □

  肺中寒,吐浊涕。

  【注】

  肺中寒邪,胸中之阳气不治,则津液聚而不行,故吐浊涎如涕也。

  【集注】

  李□曰:五液入肺为涕,肺合皮毛,开窍于鼻,寒邪从皮毛而入于肺,则肺窍不利而鼻塞涕唾,浊涎壅遏不通,吐出于口也。

  □

  肺死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注】

  肺中风寒之邪,脉若见浮之极虚,按之弱如葱叶之空下无根者,乃肺藏之死脉也。以下五藏俱言浮者,是明外中之邪,应得之脉也。

  【集注】

  程林曰:真肺脉至,如以毛羽中人肤,非浮之虚乎?葱叶中空,按之弱如葱叶下又无根,则浮毛虚弱是无胃气也。此真藏已见,故死。

  □

  肝中风者,头目□,两□痛,行常伛,令人嗜甘。

  【注】

  肝主风,外合于筋,肝中风邪,风胜则动,故头目□动也。两□肝之部,肝受病故两□痛也。风伤筋,故行常伛偻也。肝苦急欲甘缓之,故令人嗜甘也。

  【集注】

  徐彬曰: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风性动摇,故头目□动,肝脉上贯膈,今□肋有邪故痛。肝主筋,风胜则筋急故伛。人以脾胃为主,木邪甚而土负,甘益脾,嗜甘所以自救也。

  □

  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

  【按】

  两臂不举,舌本燥二句,「而汗出」三字,文义不属,必是错简,不释。

  【注】

  肝性条达,气行于胸侧,肝中寒邪,故有气抑不伸,喜太息,气滞不行,痛不得转侧也、食则吐,亦寒邪上逆也。

  □

  肝死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注】

  肝中风寒之邪,若脉见浮之极弱,按之不弦,是失其肝之本脉也。今按之如索不来,曲如蛇行而去,夫索曲蛇行,去而不来,非皆肝藏之死脉乎!

  【集注】

  周扬俊曰:按之如索,则弦紧俱见,脉有来去,乃阴阳往复之理。今曰:不来但去,是无胃气也。否则真气将散,出入强勉,有委而不前,屈且难伸之状,故曲如蛇行也。

  □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按】

  「旋覆花汤主之」六字,与肝着之病不合,当是衍文。

  【注】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