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一章 冀州士人领袖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襄很忙,治下四州零五郡,四百多个县,一千三百多万人口,出征刚回,堆积的政务很多,已经多到了让他厌烦的地步。

  所以在袁滂这里说了会话,就告辞回去了。

  怎么利用传国玉玺增加属下的凝聚力,他还需要好好的考虑,总不能设个宴会,然后大庭广众的展示出来吧?这可不是好办法。

  短期之内,他没有称帝的想法,最好还是不要过于张扬,私下里给几个核心看看就好。

  元从一系不用着急,有没有传国玉玺,他们都会支持自己,毕竟是造反起家,他们相当于自己的家将,中军和四军的士卒就是自己的私兵部曲,一应花费,全是内府供应。

  各州的守备军团,才是官方供养。

  毕竟田税低,商税也不重,每州养个两三万的军队,不会给百姓带来太大的负担。

  说起税收,刘襄有点发愁,这两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再加上货币体系被董胖子完全破坏,平安通宝还没有普及到大汉全境,对外贸易不好做,商税越来越低了。

  原来是境外的大宗贸易占据大头,现在是内部市场为主,有些商品,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以白瓷为最,瓷器积压严重,渔阳县的烧瓷火窑已经被撤销,只剩下邢窑和磁窑。

  这两处已经开始生产成本低廉的粗瓷,用来开拓低端市场,这就无法避免的挤占了陶器和漆器的销售份额,他已经开始缩减烧陶的火窑,改建为砖窑和水泥窑。

  漆器工坊的产能也在压缩,毕竟瓷器才是未来,而生漆本就缺乏,甲胄和武器工坊都是消耗生漆的大户,要不是家具无法用瓷器代替,他都想关停漆器工坊了。

  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这些民生产业,因为治下人口越来越多,百姓的购买力越来越大,倒是蓬勃发展,越来越兴旺,后来居上,成为了商业支柱。

  特别是煤炭行这个新兴产业,已经遍及每一个县城,因为暖房育苗的需求,蜂窝煤也比柴薪木炭更扛烧,煤炭这种新燃料,被百姓彻底接受。

  算是开发了新能源吗?刘襄也闹不清楚。

  冬春之时,煤烟笼罩了每一处县城、乡亭,可砍柴减少,对森林的破坏减慢,也不知道应该算是污染还是环保?

  煤矿成了金矿以外,最赚钱的矿产,银矿都赶不上它。

  盐除外,盐在他的治下不算矿产。

  除了雁门和河东的盐池以外,他治下的盐场全是海盐,青州的胶东半岛,幽州的渔阳郡、辽东郡、乐浪半岛南部,一共开了上百处晒盐的盐田,跟种地一样,一茬一茬的出盐。

  他治下的盐已经多到了,咸鱼干随便卖的地步,境内的私盐贩子都改行了,盐价比粮价贵不了多少,没钱可赚。

  大规模的生产模式,以及煤炭的利用,减少了煮盐的燃料消耗,极大的压低了成本,兖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