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4章:《致橡树》……(求订阅)_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52年,舒婷出生于闽省石码镇,随后,舒婷的母亲带着舒婷兄妹三人来到了闽省厦市,并住在外祖母的家里。1964年,舒婷就读于厦市1号,1969年,舒婷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成为了一名女知青。”

  向来讲诗人。

  如果单独讲诗,或许也能理解一二。

  但如果没有背景,不了解诗人,那么真的很难完全了解这一些诗的意思。

  所以。

  舒婷写的诗陈凡暂时先不说,他首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舒婷这个人。

  所以。

  在与群里一众粉丝聊过之后,陈凡便直接在西湖边上再次开了直播。

  与往常一样。

  陈凡刚开直播,无数粉丝便纷纷进入了陈凡直播间。

  并且。

  他们直接就问起了一个令他们有一些疑惑的问题。

  “凡哥,什么是上山下乡,又什么是女知青?”

  “这都不懂?”

  陈凡正要说……

  随后却是明白。

  是了。

  明朝之后前世就与这个世界不一样了。

  所以这一世,也有不少与前世不一样。

  特别是对于现代来说。

  他们不知道上山下乡,不知道知青太正常了。

  不过这倒是一个比较有兴趣的话题。

  陈凡解释说道:“知青就是知识青年的意思,女知青就是女性知识青年。不过,这个知识青年并不代表他们一定有着非常高深的学问。在那个时代,整个国家普遍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很多人小学没毕业,读了初中的都受很不错。要是读了个高中,基本上和现在本科差不多。”

  “只是那个时候,上头经济发展的并不是很好,很多留在城市里的知识青年无法就业,也没有合适的岗位给他们提供。于是,上头便提议,到农村去,并且认为,农村有更为广阔的舞台。至此,上山下乡就成为了知青的标志。城市里大量的知青,他们便随着上头的建议,去往了全国各地的农村。”

  说完。

  陈凡又补充了一句:“这个,我说的并不是我们所在的世界。”

  只是虽然陈凡这样说。

  但陈凡提到的知青与上山下乡,却是让一众粉丝无比的激动。

  “上山下乡,啧啧,这个提议好。”

  “知青,哈哈哈,学习到了一个新的词汇,很喜欢知青这个称号。”

  “我也很喜欢,比那些什么知识分子,公知什么的好听多了。”

  要说现在。

  对于文化人的称呼,现在都有一些变味。

  可是。

  知青这个称号一出,却是让大家好像重新认识了这一些群体。

  他们是受教育更高的知识群体。

  他们是爱国有为的青年。

  当两者结合在一起,那就成为了知青。

  只是。

  当大家对于知青这个称呼无比感兴趣时。

  不少人对于陈凡提到的知青所在的背景,也变得更为感兴趣起来了。

  “感觉凡哥所说的那个年代和我们有一些不一样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