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三章 直捣黄龙_回到明朝做塞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具体原因就是杜松贪功心切,没有按照约定好的时间进兵,提前三天达到萨尔浒,被努尔哈赤抓住了空隙,打了个时间差,从而送了一波团灭。

  至于努尔哈赤先生说的那句被史学家广为赞扬的,据说最能证明他的军事天才的话——“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说到底也就是吹吹牛逼,谁赢了也会吹,找一些文人来编一些经典的桥段来造神,不足为奇。

  朱元璋坐了天下之后,不也编排了一番陈友谅和张士诚吗?“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好生事,器小无远图。”先打陈友谅张士诚一定不会支援他,因为咱朱某人早就算定了他是个鼠目寸光之人,先打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倾国来犯,因为他一撅屁股,咱朱某人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所以要先打陈友谅,从而奠定了大明朝的万里江山。

  多么的神机妙算,简直跟神仙一样,明见万里,明察秋毫,将两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的脾气摸的透透的,而且还能预见未来,正是因为不知道是哪个无耻的御用文人给老朱编的这个桥段,将他高高地推上了神坛,让人信了几百年,信的是五体投地,毫不怀疑。

  实际上,前面也说过,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靠的就是稳健的形势风格,他基本上不会冒险,而他的这段经典言论很明显有很大的冒险成分,仅仅凭对张士诚的性格分析就断定他不会打自己实在是太不靠谱了,先不说他这性格分析对不对,就算是对,那样不靠谱,因为人心是最难测的,是最时刻变化着的,他今天不想打你,说不定明天就想明白了举兵来犯,那你岂不是就完了?

  朱元璋之所以对张士诚放心是因为他知道张士诚不会来打他,不是因为性格,而是因为实际的形势。首先,他派徐达、汤和等人将张士诚和自己接壤的各个水路要地都堵住了,打造了一层防备张士诚的铜墙铁壁,张士诚要是冒然来打,只能是碰壁。

  其次,张士诚也没想着打他,当时刘福通刚刚败亡,他所占得山东河南之地基本成了无主之地,这些地方又跟张士诚接壤,此时出兵去抢占简直跟白捡的一样。张士诚吃饱了撑的放着白捡的土地不要,非要去啃朱元璋这个硬骨头?

  要不是朱元璋走了狗屎运,在鄱阳湖一箭射死了陈友谅,进而迅速吞并了他的军队地盘,实力大增,远远地将张士诚甩在了后面,如果他和陈友谅再打上几年,等到最后两败俱伤,让张士诚在这几年内从容坐大,到时候天下是谁的还真不好说。

  都是命啊!朱元璋能做这个历史上最为传奇的皇帝,除了他本人的本事以外,运气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肯定是祖上积了大德啊,所以说诸位闲着没事的时候要多做做好事,给自己和子孙积德,等你积攒到了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