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34章 加班!_晚唐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阐述对律令条文的理解,有点司法解释的味道。

  10条策论,这个就是出题了,比如你认为法律条文有没有不合理的,有没有需要改进的,有时甚至出应用题,让你应用法律条文来断案。

  “臣遵旨。”陈诚应道。

  “明法科非常重要,朕将来说不定还要新编纂一些细分的律令。”邵树德说道:“此科考试,宁缺毋滥。三年取两士又如何?对了,这两人现在何处?”

  “一为御史台录事,一为监察御史。”陈诚回道。

  “可以了。”邵树德点头道。

  无论是录事还是监察御史,都是八九品的小官,但权力不小。

  御史台本身是监察机构。

  录事在御史台从事文书工作。

  监察御史共有十人,“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糺视刑狱,肃整朝仪。”各有各的分管业务,权力还是比较大的。

  这一条过后,君臣数人又谈起了三史科。

  三史即《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这三本史书。

  《东观汉记》因为种种原因,散佚很多,不太适合作为教材了,于是《后汉书》取而代之。

  也就是说,现在三史科考题皆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

  唐中宗那会,因为杀青了一大批史书,如《晋书》、南北朝史书等,建议加入考试范围。

  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大抵作者,自魏已前,多效‘三史’,从晋已降,喜学五经。”

  也就是说,写历史的人不太行了,已经不是社会顶级学者。后来那些史书,除个别外,“文浅而易摸”,不如三史水平高。

  唐人认为,三史之中,散佚之前的《东观汉记》水平最高。散佚之后,此书退出三史排名,这时以《汉书》成就最高,《后汉书》其次,《史记》水平最差。

  但邵树德觉得,史书忠实记录就行,文学水平固然要有,但并不是重点。唐代杀青了一大批史书,但都没纳入考试范围,有些可惜了。

  “三史科考试,《晋书》、《宋书》及南北朝史书、《隋书》等皆纳入考试,《唐书》尚未修撰完毕,暂先不考。”邵树德说道:“三百道墨义如故,另加策论五条。”

  三史科考试的题目是三百道,数量惊人。且全是墨义,即你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要展开讲,考的其实是史书批注之类的内容。

  邵树德看史书也喜欢写批注,但他不好意思把自己写的东西拿出来,毕竟是一家之言,而且诸多白话。过阵子可以让宫中才女们润色一番,然后出一本书。但纳入考试,还是算了吧。

  他固然认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比其他人高,但毕竟一家之言,认真来讲,你真这么自信吗?况且这种行为本身也不合适,等于强行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别人,扼杀了其他思想,不好。

  三史科的考生理论上可以担任地方父

  请收藏:https://m.luem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